最近,中國文壇出了一樁新鮮事,“一名老兵筆下的新中國故事”——張黎上將撰寫的長篇歷史小說《魂牽夢圓》,在書店里熱銷,在網上引起熱議。筆者有幸拜讀,既為老將軍爐火純青的文學才華而欣佩,更為他厚積深思、嘔心瀝血、弘揚正能量的精神而感動。
  一個國家的文化領域,歷來是意識形態爭奪的重要陣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國家實力地位不斷提高,西方敵對勢力在政治思想文化上對我滲透顛覆的力度也在加大;而改革進入深水區,國內各種矛盾凸顯,社會政治共識分歧和價值觀念混亂愈加突出。反映到文學領域,被扭曲的文化現象比比皆是。從西方對中國宣傳看,盛行的有三種:一是“唱衰中國”,二是“捧殺中國”,三是“妖魔化中國”,而如實的鳳毛難見。從中國國內看,也有三種:一是“歌頌派”,主流是好的,但一接觸具體往往容易失真,理想化、概念化、簡單化色彩較重,有的還迴避敏感問題,難以讓人信服;二是“暴露派”,傷痕文學,專寫陰暗面,寫得越醜陋越受吹捧,也越受西方歡迎;三是“庸俗派”,避開主旋律,靠低俗下位搏眼球掙大錢,市場上到處充斥。總的看,這些年中國文壇上體現社會進步導向、又能被廣大群眾認可接受的正能量作品少了些,而那些醜化社會、歪曲歷史、顛倒黑白、宣揚所謂人性本能的惡意低俗之作隨處可見,給人一種“主旋律受冷落、唱反調被張揚、下三爛最吃香”的感覺。這種文化怪象,是與西方實施對華文化戰略相聯繫、相呼應的,前蘇聯垮臺早有此鑒。可見,習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增強陣地意識,意義極其重大。今天的人們,特別是黨政官員和年輕人的信仰追求,有沒有“三個自信”,決定著中國的未來,這是思想意識形態爭奪的焦點;而歷史的困惑,現實的矛盾,種種不盡人意動搖人們的心志,這是最大的挑戰。需要我們拿出有說服力的道理,動員起千千萬萬的群眾為實現中國夢而共同奮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魂牽夢圓》的問世,有如旱地里的及時雨,為我們提供了一部滋心慧目、通理開竅的力作。
  在歷史與現狀,成就與錯誤,傳統與新潮的碰撞中,人們種種迷茫和困惑的產生並不奇怪,危險的是被利用和誤導,澄清需要的不是簡單說教和口號,而是切合實際的事實教育。《魂牽夢圓》給人一種別開生面的感覺,它是在講故事,又是在講道理。它講的是一代人經過的故事,是中國老百姓身邊的故事,不是靠怪異離奇的情節編造、淫穢下流的低俗描寫來引誘人,而是靠生活的真實,歷史的真實來教育人,有一種細雨潤物、自然而然、無可辯駁的歷史說服力和思想影響力。一部歷史文化作品,何以有如此之力?
  其一,用歷史的本相來詮釋歷史。一代人走過的路是很具體的,不是歷史書上的抽象,不是歷史戲說的想象,而是歷史客觀的存在和必然。這位老兵筆下的新中國故事,能夠以80萬文字之巨,生動呈現新中國成立後60年黨史、軍史、國史的偉大徵程和藍圖,絕非二手資料拼輯,都是作者在長期的人生經歷中切身體會和實踐經驗的寫照。文學作品的生命力,就在於它源於現實,高於現實,反映歷史生活的真實。從真實的歷史中,讓我們很自然地看清共產黨在中國能夠站住腳的根本原因,看清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選擇,看清前後兩個三十年是不可分割、一脈相承的歷史探索過程,看清對追尋理想的道路不能理想化的對待,艱難曲折不可避免。
  其二,用過來人的真實感受來解讀社會。現在很多作品靠標簽式人物來塑造社會形象。所謂標簽式人物,要麼是最高大的,要麼是最低下的,塑造的形象很難有普遍代表性,與一般民眾離得較遠。而這部作品,從平民百姓中的三位有志少年入筆,以他們的成長髮展歷程為主線,寫出社會有代表性的基本民眾和幹部群體是如何在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中走過來的,通過一代過來人的真實感受,抒發映射出宏偉壯闊的中國曆史畫捲,揭示出重大深遠的社會主題。作品主人公的典型意義,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見證,一種說服力,以普通人的身份、普通人的生活體驗和理性思考來解讀社會,既不迴避社會潮流中的過激和落後,又不沉淪其中,而在現實生活錯縱複雜的群體矛盾交織中,揭示出一次次歷史衝突問題迎刃而解的鎖鑰,寫出社會的主流,時代的主流,民心的主流,寫出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人民戰勝一切困難艱阻而頑強前行的歷史必然性。
  其三,用現實生活中的客觀辯證法來破解疑惑。正視現實,直面問題,用生活化、故事化的客觀辯證分析來講清道理,讓人感到入情入理,很實很近,尤其是敢於深觸敏感問題,弦繃緊張,令人心懸,而破解起來舉重若輕、一點即通,有如撥雲見日、醍醐灌頂。就像“反右”這個被西方和國內有些人責罵不休的問題,作者毫不迴避,用一番曲折動人的故事描述了當時的真實情況,說明反右初衷是對的,也是必要的,而擴大化是錯誤的,且此前美國發生麥卡錫主義,“白色恐怖”要厲害得多,這是上世紀50年代中期東西方兩個半球發生的相同形式的事件,無非是一個反左、一個反右,在當時尖銳的國際階級鬥爭背景下出現這樣的問題是不奇怪的。任何國家和政黨,在工作中都會存在失誤和不足,甚至是嚴重失誤。何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前無古人,沒有經驗可鑒,這種探索會更加艱辛、曲折和漫長。無論是只見成就,不見問題,還是以偏概全,把問題無限放大,都是不客觀的。就像世界上只要有陽光,便會有影子一樣,面對影子豈須哀嘆?無有征途多坎坷,怎見得事業偉大!
  其四,用解決問題的切實辦法來呈現希望。作品可貴之處,還在於不僅能夠正視問題的存在,又能揭示問題的癥結,給出切合實際解決問題的辦法,並用故事形式展現出來,授人以睿智明策之啟迪,增強事業前進的希望和信心。社會關註的官冗吏亂、奢靡腐敗、分配差距、人口老齡化、環境保護、城鎮化建設和“三農”等許多問題,都成為書中的故事,並針對性地提出應對方略,而這些都是作者在長期工作實踐和廣泛接觸軍地實際的過程中,深入調查研究、集思廣益和不懈探索的成果積澱。民族復興大業,需要億萬赤子之心,多建務實之策,多行良善之舉,眾人划槳開大船。
  說到底,實事求是是魂。這個魂是人們信服的關鍵,作品成功的關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光明的關鍵。社會需要我們的文壇,乃至各類文化舞臺,多出一些擁有實事求是之魂的正能量作品。實事求是,決定著我們過去的路,今天的路,乃至將來的路。堅持實事求是,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就有信心,中國夢圓就能一步步實現。  (原標題:昆侖岩:需要多一些文化正能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37huqoy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